為了進一步深化、拓展中歐高等教育的合作、中歐人文交流機制的貫徹,在習近平主席訪問歐洲期間,我校楊玉良校長和國內其他兄弟高校的領導,訪問了比利時的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并應邀參加了習主席在比利時和歐盟訪問時的重要活動。
3月31日上午,已經建校近200年的歐洲名校--布魯塞爾自由大學(VUB,Vrije Universiteit Brussel)在其Etterbeek校區,舉行了高規格的中比高校合作協議簽署儀式。
在VUB校長Paul De Knop致歡迎詞之后,法蘭德斯大區教育、青年、公平部部長Pascal Smet,弗拉芒大區副首席部長兼創新、公共投資、媒體好消除貧窮部部長Ingrid Lieten(視頻),以及布魯塞爾首都大區部中國關系事務主任Geoffroy Clerckx先后致辭,均表達了政府的支持態度。簽約的中方大學校長也分別致辭。
楊校長在致辭中回顧了我校歐洲研究的歷史,介紹了近30多年來的成就。他指出:成立于1993年我校歐洲問題研究中心,已經成為學校有關歐洲經濟、政治、外交、法律和社會、歷史與文化等跨學科科研、教學平臺和歐洲資料中心,近年來還開拓了能源、環境、中東歐轉型國家等新領域。2004年研究中心被歐盟評為“讓-莫內最佳歐洲研究中心”(國內僅我校、人大和川大三所),戴炳然、丁純、陳志敏三位教授也被評為“讓-莫內講席教授”,這是中國高校中人數最多的。可以說,復旦不僅是中國“歐洲學”的先行者,也是歐洲問題研究的推動者,還是中歐高校和民間往來的踐行者。楊校長還簡要介紹了我校近年實行的“人文社科走出去”的規劃和去年建立的“復旦-哥本哈根當代中國研究中心”,認為這樣的中心,實際也為將要簽署的“布魯塞爾中歐研究院”提供了經驗。
“布魯塞爾中歐研究院(BACES,the Brussels Academy for China-European Studies)”是由上述三校與VUB共同建立的旨在開展中國和歐盟研究、教育、培訓、咨詢等活動的學術平臺,設立在VUB校園,將有中方院長和外方院長,和具體工作人員一起工作。對于此創新的“3+1”合作模式,華為公司還特別出資,在BACES設立“華為當代中國研究講習教授”,以支持開展學術交流和文化交流活動,并以文本的形式予以明確。
Smet部長在我校楊玉良校長、人大陳雨露校長、川大謝和平校長和VUB Paul De Knop校長簽署合作建設BACES的備忘錄上簽字以示見證和支持;我校與VUB也在儀式上續簽了兩校的全面合作協議;此外,西北工業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也分別與VUB簽署了不同重點內容的合作協議。
同日下午,以上大學的校長們應邀赴布魯塞爾Edmong宮,參加了由習近平主席和比利時國王共同見證的中比兩國的一系列合作協議的簽約儀式。
4月1日上午,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人類文化遺產”的布魯日市,我校、人大和川大,又與被譽為“歐洲政治家搖籃”的歐洲學院(College of Europe)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有意義的是,簽字地點是在剛剛落成的、由我國新聞出版署資助的“中國館”內,這個中國館,實際是歐洲學院開展中國研究、中歐關系研究的一個書籍、信息、人員交流的基地。歐洲學院的Jorg Monar校長非常興奮,認為這個協議的簽署,無疑將極大地提升歐洲學院的面向中國的研究和培養進程,為中歐關系的長期穩定積極發展發揮巨大的作用。
簽署協議后,四校領導和代表團成員前往布魯日音樂廳,一起參加了習近平主席此次歐洲之行的最后一次演講。這次演講,根據中比兩國的安排,是由歐洲學院組織的,不僅面向歐洲政要(比利時國王夫婦、首相、歐盟理事會主席等),而且也面向歐洲學院的師生。包括我校在內的幾所中國高校,作為歐洲學院特別邀請的嘉賓,也共同出席。Monar校長在習主席演講之后的簡單總結中,也再次表述了要為增強中歐之間的了解和理解做出貢獻的決心。
在VUB的簽約儀式,左起:Pascal Smet部長、Paul De Knop校長、陳雨露校長(人大)、楊玉良校長(復旦)和謝和平校長(川大)
楊校長與歐洲學院院長Jorg Monar,在中國館
人大、復旦、川大和歐洲學院四校簽署戰略合作伙伴協議
習主席演講結束后,楊玉良校長與前駐法大使、國際展覽局前主席吳建民先生的合影。吳大使是我校上海論壇、法國研究中心(籌)的顧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