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吳欣教授被任命為梅斯·艾納克考古遺址科學指導小組成員
近日,我校吳欣教授受邀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先后參加首屆梅斯·艾納克考古遺址科學指導小組(Mes Aynak Scientific Advisory Panel)的首次會議和沖突地區遺產保護國際聯盟(The 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Heritage in Conflict Areas,簡稱ALIPH)論壇。此前不久,吳欣教授被沖突地區遺產保護國際聯盟基金會和阿迦汗文化信托基金會任命為艾納克考古遺址科學指導小組成員,該小組由七名專家組成,他們分別為國際文化遺產保護與管理以及中亞考古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將為艾納克遺址的文物保護項目提供意見和指導。

圖為指導小組成員與ALIPH和AKTC,AKCSA官員的合影
會議期間,吳欣分別與沖突地區遺產保護國際聯盟執行主任瓦萊里?弗勒朗(Valéry Freland)、阿迦汗文化信托基金會(AKTC)日內瓦總部的總經理路易斯·蒙雷亞爾(Luis Monreal)和阿迦汗文化基金會駐阿富汗(AKCSA)首席執行官阿杰馬爾·邁萬迪(Ajmal Maiwandi)等國際組織官員以及科學指導小組的其他成員見面,并就艾納克遺址的文物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交流。

圖為首屆艾納克遺址科學指導小組會議現場
沖突地區遺產保護國際聯盟總部設在日內瓦,是唯一一個致力于保護沖突地區或已擺脫危機地區文化遺產的主要國際基金。這一聯盟也是我國政府從開端起就深度參與籌劃和創建的全球性文化遺產專門國際組織。本次ALIPH論壇主要討論在俄烏戰爭以及土耳其和敘利亞最近發生地震的背景下,如何對沖突和沖突后地區文化遺產保護需求做出迅速的應對措施等問題。
在ALIPH對艾納克遺址的資金支持下,艾納克遺址保護科學指導小組將確保該項目所需的最高水平的協調和支持,為項目在技術和科學方面提供重要意見和指導,包括審查項目組提出的需要使用的技術和科學方法,并提供專家意見和反饋。該科學指導小組成員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對艾納克考古遺址進行實地考察。
梅斯·艾納克遺址坐落在喀布爾附近的一處銅礦之上,占地45公頃,包含多處佛教遺跡。該遺址主要建于貴霜帝國時期(公元前1世紀至公元3世紀),持續使用至公元7世紀左右。在2010年到2018年間,考古學家對艾納克遺址進行了發掘,認為該遺址是過去四十年來在阿富汗境內發掘的最大、最重要的考古遺址。

圖為吳欣教授在本次會議現場
作為中亞考古領域的專家,吳欣曾于2011年、2013年兩次赴阿富汗進行考古田野調查,并分別前往艾納克進行考察。此次被任命為艾納克遺址保護的科學指導小組成員,使得復旦學者對中亞的考古和文物保護從參與階段轉入指導階段,有利于中國學者在國際學術舞臺發出更大的聲音,顯示了tyc1286太陽集團在國際文化遺產保存和保護上正逐步承擔更重大責任并做出更多的貢獻。

